“開門”是古玩圈裡的一句行話,也是最通俗的一句評價語,它是從民間“開門見山”引用而來。行家評價一個古玩時說“開門貨”,也就是說此物件看一眼就知道是老東西,代表個人的鑒別和欣賞的水準,說它“開門”就要能講出認可的道理、說它“不開門”即表示有疑問、不確定。面對一件古玩、對任何人都是一個挑戰,“知之為知之”、“不知為不知”不得馬虎大意,更不能“自以為對”而故步自封,應積極參與討論的虛心學習態度,重在交流互相提高水準,乃是民間收藏愛好者應具有的基本心態。
收藏是一種緣分,不要刻意追求。東西“開門”在我的理解,就是“時代特徵”明顯、明確的一眼貨!在民間收藏活動中“開門”與“不開門”己成為人們評價一件器物,最言簡意明的一句評價語,如果真正理解了“開門”二字的含意,也就明白了此ニ字的份量,它如同法院判決書上的“核准”兩個字一樣重千斤,是對一個器物最終的判決,隨著民間收藏的興起,面對著市埸上琳琅滿目,各式各樣的古玩,真偽之鑒自然是頭等大事,“開門”與“不開門”,也就成為人們最為關心的焦點。其實,古玩鑒別是一門綜合的科學,是靠學習、實踐、積累、總結得到的一種“真知灼見”。
「門」開或關都可以,同高風險投資操作一樣,如何跨越“門檻”則需要慧眼!寶物少而尋寶者多,淘寶人難有斬獲,若是一件開門貨當然不會有問題,真品有時被“質疑”就有寶可撿(這裡非指地攤貨),老虎還有眨眼的時候,表示任何人都會有疏失,構成這回捉寶的機緣!遇到有“疑問”的東西就該討教,也可以說是一種刁難或挑釁,我不怕爭辯,只有爭辯才能增長鑑定知識,上貼的文物相片,以目前「眼力」看不出有什麼“毛病”,也就是說尚不能「百發百中」,歡迎識貨行家“提出質疑”晉而教之!
因觀點不同,自然會產生不同看法,爭議性越高,挑戰性也就越強。花10萬元賭一千萬,與花50萬與上億對賭,氣魄決定格局,冒險“淘寶”決不能盲目行動,成敗關鍵就在眼學與自信心,態度也決定了個人的命運與一生。對於翹首盼望“一夕致富”,始終不放棄希望的人而言,那些隱藏在背後重重的危機,卻從來不曾消失過,吞噬了您辛苦攢下的血汗錢,儘管機會渺茫及險阻不絕,仍然澆熄不了這群收藏大軍向前的熱情與衝動!
.jpg)
投資人向甲買下一件高價的古瓷,拿去向乙古董商詢問求助,行裏人通常會避免正面答覆,同行間彼此競爭惡鬥在所難免,“不開門”三個字就成了放煙霧彈,打壓異己破壞對方生意,混淆視聽的一種貫用慣用手段。不論是研究文物或玩古董學問不少,最怕您全部弄懂了、把真功夫學會了,這時商家再想矇混過關就難啦,弄來一些“新加坡”(新、假、破)玩意想騙錢也“沒門”!
從懷舊到鬥智
談起收藏的第一件藏品,可能每一個玩家都有自己的故事.真正開始“入道”,理由也是五花八門.
●懷舊
懷舊是人的天性.有人說,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,面對生活的壓力,心理脆弱的現代人很容易產生種種莫名的焦慮、煩躁,因為現實的不足而懷念往昔是很自然的.
有些收藏者開始收藏活動,并非目的性很明確,往往是出于懷舊.諸如爺爺的大煙斗,祖母的碧玉簪,父母親那泛黃了的結婚證.見物思情,懷舊之情油然而生.將這些身邊之物收藏起來,這不是簡單的收藏,而是收藏了一份親情,一段情緣.
對古玩的熱愛,歸根到底是懷傳統的文化舊.著名玩家馬未都說:“越是有文化內涵的器物,市場越好,而過分透支了文化,市場也會出現滑坡.記得前兩年晚清官窯瓷器的市場非常紅火,但近年來已經降溫了.反觀宋代瓷器,價格一直在穩定的上揚,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.”
●寄情
如果你買了股票,債券,賣了之后,即使賺了錢,你也不會對于它有什么感情.古玩則不同.你花10萬元買一件古玩,把玩一段時間后,即使再以原價賣掉,也會覺得得到了許多,這就是古玩的魅力.在古玩的身上寄托的收藏者的情感.這也是古玩的魅力.正是由于這種魅力,人們舍不得拋掉手中的古玩,越這樣買家的興趣越大,古玩的價格也就上去了.
●把玩
除了寄托情感,把玩古玩的過程本身也是一件賞心樂事.馬未都說“古玩是我成年后的玩具”.他認為: 什么是“玩”?就像熟人一樣,你不但能了解他的家事,甚至也知道他的脾氣秉性和興趣愛好.再熟的人,你坐在屋里,他一說話,你就知道他來了.再進一步,他一咳嗽,你就知道是他.再熟一步,他不說話,你聽到他的腳步聲就知道是他.要“玩”就要達到這樣的程度.
●增值
要說搞收藏完全不受經濟利益的驅動,是不客觀的.絕大多數的收藏家也是精明的投資家.眾所周知,藝術品收藏是較房地產、股票有更高回報率的投資活動,古往今來,古董商、古玩店都是利潤豐厚的行業.
馬未都認為:“必須用錢來衡量,如果僅僅說這件藝術品是無價的,那是沒有意義的.最近,畢加索的一幅作品以超過1億美元的價格成交,我覺得這就是衡量畢加索藝術成就最好的標準.我們今天引以自豪的是,中國的古代藝術品價格在不停地攀升.雖然從目前來看,還沒有一件超過1000萬美元的中國藝術品,但我覺得在我的有生之年肯定可以看到.”
●養生
收藏隊伍中有部分老知識分子(或稱文人雅士)、離退休老干部,他們的收藏心理取向,主要在于養生.他們視收藏為一種高雅的消閑活動,通過對藏品的欣賞,求得心理上的愉悅,怡情養性,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.如宋人趙希鵠所描繪的那樣"明窗凈幾,羅列布置,篆香居中,佳容玉立相映,時取古人妙跡,以觀鳥篆蝸書,奇峰遠水,摩掌鐘鼎,如親見商周.端硯涌嚴泉,焦桐鳴玉佩,不知身居人世.所謂備用清福,孰有愈此者乎?
●真假難辨
從玩古物、玩骨董、玩古董到當代約定俗成稱為:玩古玩.古玩的樂趣就在于真假難辨,真假永遠像一個謎語.縱然科學檢測手段再先進,最終還是靠人眼來辨.古玩的奧秘就在于真中有假,假中有真,樂趣無窮.正因為有了真與假之分,這就為藏家提供了一個施展眼力、財力、膽力的博大又深奧的舞臺,鬥智鬥勇鬥眼的故事異常精彩.實際上玩古玩如上戰場,不過這個戰場屬于心理戰爭.
認識-紋銀
紋銀,是跟純銀類同,含銀量達九成以上為紋銀,一般都較少會有紋銀盛產的東西,因為含銀量高,其質量便會越柔軟.古時所用之銀錠,便是紋銀製成,而洋人所用的銀幣,是以八成銀製成,因此,當年洋人以銀洋換中國銀錠,中國人是吃虧的.
另類收藏清朝結婚證書升值過萬
收益不低
600多元買入漲到上萬元
福州的中學教師張先生從上世紀70年代起開始收藏婚書,三十多年來,已經收藏了600多本從清朝光緒年間至“文革”期間的歷代婚書。 隨著近年來婚書收藏的升溫,張先生當年總共投資6萬多元的婚書,現在已經升值了十幾倍。 張先生告訴記者,他收藏最早、價值最高的婚書為清朝光緒十六年的“鴛鴦禮書”,當時在花鳥市場花了600多元買的,現在已經升值到上萬元。
數量較少
一般人不拿婚書換錢
據張先生介紹,婚書收藏是一項十分艱難的工作。 舊時婚書,大多是用紅紙墨書,難以保存;民國時期的婚書,製作精美,有的絹面、硬本、手繪,雖有保存,但為數較少,一般為大戶人家所用,他們的子孫一般也不會把祖上的結婚證送人或賣掉。 因此,目前福州古玩市場上的婚書藏品特別稀少。 流落到市場上的婚書多為老人去世,後代人不了解其中的收藏價值,把婚書當廢品處理掉,古玩市場再從廢品公司收購得來。
學問挺多
名人婚書更值錢
“有收藏投資價值的婚書都是帶有一個時代特徵的,必須是獨特的結婚證。清代、民國時期的婚書升值潛力最大,同時收藏難度也較大。此外,文革年代的婚書也很有代表性,政治意義比較突出。”張先生告訴記者。
投資婚書收藏還應側重於名人效應,張先生拿出他早期收藏的民國三十七年的婚書,上面因為印有證婚人陳布伊顯得特別有歷史價值。 據介紹,陳布伊為民國時期船政學校艦長,由於很多人對這段歷史不是很了解,幾年前這張婚書在古玩市場上售價才幾百元,而如今已經升值為上千元。
風險不大
真假鑑別還算容易
張先生告訴記者,投資收藏婚書的風險較小,婚書的真假鑑別也較容易。 一般來說,婚書的鑑別主要依賴手感觸摸和視覺判斷。 “從紙質來說,摸上去比較光滑的一般為現代偽造的。舊婚書的觸摸手感一般比較黏。”
從視覺上判斷,假造的婚書字體一般都寫得較差。 民國年代的婚書,大部分為家族中比較有名望的長輩填寫,書法字體都有一定的功底,現代人很難仿造得來。
功用類似香水的香膏身價節節攀升,網上拍賣價少則比原價高出整整一倍,高者可能從35美元飛升至4000美元。
收藏家張永華購買的第一個香膏收藏品:Estee Lauder的搪瓷烏龜香膏。 |
香膏收藏家張永華從1987年開始收藏至今,目前已經擁有500多件香膏,是本地最豐富的收藏之一。
記者請她講解香膏的收藏價值,以及分享收集香膏的心得。
香膏的英文名稱是solid perfume,直譯即“固狀香水”。
香膏一般包裹在設計精美的手工搪瓷造型盒內,其中不少都鑲上珍貴的寶石,有些甚至由象牙雕刻而成。
樂器、動物、花卉、水果、鞋子……造型豐富多變的香膏,一打開就有清新的花香撲鼻而來,輕輕搽一點在手腕,若和香水比較,功效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。 當然,若是為了投資,收藏家一定盡力保持香膏的原狀,絕不可能把香膏當一般香水使用。

收藏家張永華從1987年開始購買香膏,至今已有多達500件收藏品。 |
40多歲的香膏收藏家張永華(音樂學校校長)在1987年購買了第一個香膏,當時正在美國唸書的她深深為香膏的精美容器所吸引,於是便在紐約的薩克斯第五大道百貨公司(Saks Fifth Avenue)買下Estee Lauder的搪瓷烏龜香膏。 這個原價60美元(約91新元)的香膏,如今在網上的身價已經高達200美元(約304新元)。
張永華說:“當時只是看中香膏的容器設計,並不知道它還有這麼高的投資價值。”
香膏是什麼?
香膏的英文名稱是solid perfume,直譯即“固狀香水”。 顧名思義,質感類似唇膏的香膏就像香水可以直接搽在肌膚上。 香膏一般包裹在設計精美的手工搪瓷造型盒內,其中不少都鑲上珍貴的寶石,有些甚至還是由象牙雕刻而成。
早在1850年代,一家名為Molinard的巴黎香水製造商就已經推出香膏。 之後,其他化妝品牌也相應推出香膏,包括:Estee Lauder、Max Factor和Shiseido等。 這些品牌也會不定時推出設計和香膏一模一樣的粉餅。
一般來說,這些化妝品牌只會在聖誕促銷期間推出新款香膏,想購買一定要等到每年的11月和12月。 推出之際,香膏只需100至120元就能買到。 當然,如果想購買限量發行或是罕見的香膏,或許就得付上四至五位數的價錢。

香膏造型多變,圖為以灰姑娘為主題的香膏。 |
香膏雖然也是香水的一種,但芳香遠比香水更持久。 香膏由高度濃縮的香精油製成,裡頭完全不含任何酒精,因此香味較不容易蒸發。 比較之下,最常見的Eau de Cologne、Eau de Toilette和Eau de Parfum的精油比例分別是2至4%、8至12%和15%,遠遠不及香膏的30至40%精油。
張永華說:“香膏的香精濃度最高,可說是最實惠的香水使用法。”
上網和出國購買香膏
每當一個化妝品牌推出新的香膏,全球各地的收藏家都會開始瘋狂的搜列行動。 據張永華估計,本地目前有大約200至300個香膏收藏家,其中的“超級貴賓”(VVIP)往往會享有預先訂購的特權,其他人則可以到百貨公司的專賣櫃檯選購。
除了親臨櫃檯選購,另一個做法是上網購買。 張永華透露,美國有不少香膏收藏家,許多網上拍賣者都是美國人。 這些網上拍賣會都是根據美國當地時間進行,為了成功標到心頭所愛,張永華常常必須熬夜上網,守在電腦前,時時留意拍賣價的更動。
過去,張永華還會特地出國購買香膏,現在則是托外國朋友幫忙購買。 她解釋:“有些限量發行的香膏只能在外國買到。況且,外國的售價可能比本地還低。”
收集香膏是嗜好也是投資良機
香膏也是香水的一種,但芳香遠比香水更持久。 它由高度濃縮的香精油製成,裡頭完全不含任何酒精,香味較不容易蒸發。

樂器造型的香膏。 |
至今,張永華已經收藏了大約500件香膏,花費早已突破五位數,為了收集香膏而花的心思更無法用金錢衡量。 張永華坦言,她的丈夫認為收集香膏是浪費金錢,但對她來說,這個不僅是嗜好,還是一個投資良機。
香膏身價一升再升
張永華舉例說明:“Estee Lauder的Imperial Princess(見右圖)原價35美元(約53新元),我卻得用1700美元(約2585新元)買下。現在,它的價錢已經飆升到4000美元(約6082新元)。”
雖然張永華把每一個香膏都當成寶貝,但她表示自己還是願意把它們賣掉。 她曾賣掉大約20個香膏,轉手價一般比她原本付的價錢多出40%。
她說:“我當然想把自己特別喜歡的香膏留在身邊,不過,只要買方出價夠高,我還是願意把香膏賣掉,即使要全部賣掉也沒問題。”
夢想舉辦巡迴展
雖然香膏在本地有一定的追隨者,但到目前為止,收藏香膏仍然屬於小眾嗜好。 張永華的夢想之一是召集所有香膏收藏家成立分享會,彼此交換心得。 如果可以,她還希望舉辦巡迴展,把自己的收藏帶到世界各地展出,讓更多人認識香膏。
張永華說:“收集香膏最大的收穫就是認識每個香膏的歷史。收集過程雖然不容易,但那種滿足感真的很大。與其一次過買下很多香膏,不如一個一個收集,收穫一定更大。”

有些化妝品牌會不定時推出設計和香膏一模一樣的粉餅。 |
五大收藏貼士讓香膏為你帶來大回報
想把香膏當成投資項目,當然必須小心照顧它們,以確保香膏可以為你帶來最大回報。 張永華總結了自己的收藏經驗,為讀者提供以下五大收藏貼士:
1)保留原有的包裝,原封不動為佳。 正如收集郵票和漫畫,完好無損的香膏叫價才最高;每使用一次,就等於讓香膏貶值一次。
2)香膏必須存放在遠離陽光、乾燥而且氣溫低的地方。 可考慮將特別珍貴的香膏收在冷氣房內。
3)鑲上寶石的香膏一般較受收藏家歡迎。 此外,附上設計師簽名的香膏更有收藏價值。 也可考慮根據主題收藏香膏,如:專購買樂器造型的香膏,或收集某個設計師設計的香膏。
4)同個款式可以多買幾個,同一系列的香膏最好全部買下。
5)網上交易有一定風險,賣家形容為“保持原狀”的香膏未必如此。 購買前一定要清楚賣家的信譽。 有空不妨逛逛跳蚤市場或舊貨攤,或許還能以不高的價錢買到價值不低的香膏。